 
	| 哈萨克斯坦某铅锌矿项目技术服务采购公告 招标编号: ZYTZ-2025-00 3 1. 采购 条件 我公司拟投资开发哈萨克斯坦某铅锌矿棕地项目(后简称 本项目),该矿山采矿权归属于哈萨克斯坦当地一公司。该项目目前处于建设阶段后期。矿山先期已完成矿区外围供电、道路建设,已建有竖井、斜井、斜坡道等多套开拓系统。服务于一期( 5000 万吨)的通风系统及开拓基本完成,但竖井、斜井及溜破系统,排水系统的安装工程沿末开始。已施工两条提升井及一条罐笼井(均末安装)、一条提升斜井。采矿及选矿主要设备、设施已完成订购。 项目方 前期已委托第三方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我公司前期收集了部分资料,需以当前资源储量、矿石特性、开采条件、外部环境、当前项目建设等情况为基础,进行项目技术尽职调查和项目可研方案的论证,调查现用开拓 方案、采矿方法及选矿工艺,万吨采掘比、贫化损失率、选矿回收率、采选生产能力等,评估现用设计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并分析目前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优化方案。调查矿山已完成的工程、已购置的物资设备及已发生的费用情况。基于优化后的方案,估算还需要投入的费用,并开展项目整体技术经济评价,提出项目开发风险及建议,形成《项目技术尽职调查报告》和优化后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优化报告》,为后续项目投资立项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2.项目概况 2.1 概况 采矿权面积为 8.48 平方公里,矿权有效期 2019-2064 年。该矿是一个品位中等的特大型矿床,主要储量为硫化矿。该地区的地形为略微丘陵的平原,绝对海拔为 250-300 米。水文网络不发达。该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季节和昼夜温差相当大。最热的月份是 7 月 ( 最高温度为 +40-46 ℃ ) ,最冷的月份是 1 月 ( 最低温度为 -30 ℃ ) 。降雨量最大的月份是 3 月至 4 月,降雨量最小的月份是 7 月和 8 月。年平均长期降雨量为 183 毫米。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纪和古生代的地层,矿区大部分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钻孔中为泥盆纪的灰—灰黑色硅质岩、泥岩、粉砂岩,具有薄层—纹层状构造。矿区内有 2 层矿体,走向上延长 5000 余米,平面上投影宽度 1200-1800 米,矿体单层矿体厚 7-8 米, 2 层矿体之间夹石厚度在 12-20 米左右,矿体厚度变化较小,比较稳定。矿体埋藏深度在 80 — 800 余米。该矿床矿石为含铅锌碳质硅质碳酸盐岩 , 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天然矿石种类的特点是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比例不同。因此,该矿石被归为单一的自然类型。由于矿石中存在易过磨矿物 ( 方解石 ) 、难硅化白云石、含碳物质、方铝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的细小不规则分布,以及它们与造岩矿物之间的紧密共生,该矿床矿石被归类为难磨矿石。 2.2 矿区位置 矿山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南部的某州 , 距位于欧亚大动脉上的某火车站约 20 公里,全部为柏油路面,铁路及国家级公路可通中国、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交通方便。 2.3 地质资源情况 根据矿方提供的资料核实,矿区内有 2 层矿体,走向上延长 5000 余米,平面上投影宽度 1200-1800 米,矿体单层矿体厚 7-8 米, 2 层矿体之间夹石厚度在 12-20 米左右,矿体厚度变化较小,比较稳定。边际品位 ZnEq=1.5% ~ 2.0% 时,矿体埋藏深度在 80 — 800 余米。总矿石资源量 1.82 亿 t ,铅锌平均品位分别为 0.97% 和 3.66% 。其中,探明 + 控制的矿石资源量为 1.43 亿 t ,铅锌平均品位分别为 0.98% 和 3.64% ,铅锌金属量分别为 140 万 t 和 520 万 t 。 2.4 地质特征 2.4.1 矿区地质 ( 1 )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纪和古生代的地层。矿区大部分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钻孔中为泥盆纪的灰 —灰黑色硅质岩、泥岩、粉砂岩,具有薄层—纹层状构造。 ( 2 )构造 矿区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哈萨克斯坦 —准格尔板块( Hz )中天山造山带( Hz7 )卡拉套(塔纳斯) -- 纳伦微地块 (Hz7-5) 西南缘的中北部。 成矿带属哈萨克斯坦成矿域( Ⅱ)中哈—科克切塔夫—穆云库姆—吉尔吉斯成矿区 ( Ⅱ 2) 卡拉套成矿带(Ⅱ 2 -8 )的北部。 褶皱构造:矿区泥盆纪的沉积岩发生了较为紧密的同斜褶皱。 断裂构造:矿区断裂构造较发育,多为成矿期后构造,对矿体破坏较大。 2.4.2 矿床地质 矿床为层状矿床,铅锌矿化局限于法门阶碳酸盐岩地层的单个含矿单。含矿单结构复杂。包括粘土 ‑ 硅质 ‑ 白云岩、硅质 ‑ 粘土 ‑ 白云岩韵律层状岩。 矿区内有 2 层矿体,走向上延长 5000 余米,平面上投影宽度 1200-1800 米,矿体单层矿体厚 7-8 米, 2 层矿体之间夹石厚度在 12-20 米左右,矿体厚度变化较小,比较稳定。矿体埋藏深度在 80 — 800 余米。 矿石类型: 该矿是一个品位中等的特大型矿床,主要储量为硫化矿,矿石为含铅锌碳质硅质碳酸盐岩 , 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天然矿石种类的特点是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比例不同。因此,该矿石被归为单一的自然类型。由于矿石中存在易过磨矿物 ( 方解石 ) 、难硅化白云石、含碳物质、方铝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的细小不规则分布,以及它们与造岩矿物之间的紧密共生,该矿床矿石被归类为难磨矿石。 2.5 工程地质 铅锌矿化局限于法门阶碳酸盐岩地层的单个含矿单。含矿单结构复杂。它包括粘土 - 硅质 - 白云岩、硅质 - 粘土 - 白云岩韵律层状岩 ( 韵律岩 ) 该单元与矿床内其他法门期碳酸盐沉积物有显著差异。该单元的特点是白云石含量高 (30% 以上 ) 、不溶性残渣、二氧化硅、铁、铝、铅和锌,以及微层状结构广泛发育。根据岩石的岩性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矿床内的含矿单元细分为六个亚单元。矿化浓度最高的是第三和第五亚单元。 2.6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裂隙岩溶水出现深度为 20.1-46.2 米。水流出速率从 1.2 到 5.5 立方分米 / 秒不等,活跃含水压裂带的深度从 66 到 260 米不等。 2.7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该地区的地形为略微丘陵的平原,绝对海拔为 250-300 米。水文网络不发达。所有河流和溪流都很浅,流入锡尔河。该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季节和昼夜温差相当大。最热的月份是 7 月 ( 最高温度为 +40-46 ℃ ) ,最冷的月份是 1 月 ( 最低温度为 -30 ℃ ) 。降雨量最大的月份是 3 月至 4 月,降雨量最小的月份是 7 月和 8 月。年平均长期降雨量为 183 毫米。该地区的特点是干燥的东北风和西南风,偶尔会演变成飓风沙尘暴。该地区的土壤是低碳灰土和棕色沙漠草原土。 2.8 选矿试验 铅锌精矿工艺流程采用传统、经过验证的破碎 - 研磨 - 浮选回路。破碎至 85-90% , 74um, 采用连续浮选 ( 包括有机碳的预浮选 ) ,分别生产铅和锌粗精矿;以及对粗锌精矿 , 进行再磨矿 ( 粗锌浮选 ) ,以释放硫化物 ( 无矿石矿物 ) 。闭路测试得出:锌精矿含量为 53-57% , Si02 含量 <5% ,回收率为 77-78% ;铅精矿含量为 39-41% ,回收率至少为 50% 。 2.9 矿山外部条件 2.9.1 交通条件 矿山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南部的某州 , 距位于欧亚大动脉上的某火车站约 20 公里,全部为柏油路面,铁路及国家级公路可通中国、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交通方便。 2.9.2 水电供应条件 1. 矿区现有 2 条 220 千伏的高架线,矿山供电电压是 6 千伏,由 35/6 的临时变电站提高,临时变电站配有 2 台 10 220/10/6 千伏的变电站,配有 2 台 40 兆伏安的变压器)。目前分时平均电费为 12.66 坚戈 / 度(合 0.57 元 / 度),预计要涨价至 20 坚戈 / 度(合 0.9 元 / 度),电力供应充足,平时很少停电。 2. 距矿区最远 20 公里的 8 口水井可日供应用水 2 万吨,另外井下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 3000 吨 / 日的废水可用于选矿,水资源能基本满足 400 万吨 / 年的采选生产需要。矿区附近有一个库容约 200 万立方米的湖泊可供矿山使用。 2.9.3 劳动力资源 该地区人口密度不大,主要的居民集中在大型的居民点和火车站附近。地区的主要经济是农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维护,矿山开发程度很低。 2006 年采矿权权属公司已有工作人员 754 人,矿区南部约 170 公里的 A 地是前苏联时期最重要的有色金属选矿基地之一,具有相当多的熟练工人,该矿的选矿厂也设在 A 地。 3. 采购 内容 3.1 技术服务范围 本次技术服务须对该项目开展系统性尽职调查与既有可行性研究方案深度审查及优化,为项目并购决策提供专业支撑与决策依据。 1. 项目技术尽职调查报告 需要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资料,采用不限于资料文件审阅、实地考察、第三方数据核查、走访访谈、和分析性复核的方式对该项目法律、财务、环保、工程及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出具《项目技术尽职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 ( 1 )土地权属与法律合规性:采矿权使用权及年限,是否存在权利瑕疵、是否符合当地规定等。 ( 2 )环境与安全风险评估:场地环境调查、安全风险调查等。 ( 3 )财务与经济分析:前期资金投入情况核实、产品预期价、投资回报测算等。 ( 4 )技术与工程可行性 : 1 )工业场地及外围生产建设条件:运输、供水、供电、通讯、采选工业场地、尾矿库址等,评估工业场地、尾矿库布置合理性及外围建设条件的完备性及尚须做的工作。 2 )地质资源:查阅矿床勘探报告,附图(矿体横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分析化验表格,储量计算的相应图件和表格齐全。核实地质与工程条件、矿产资源品种、资源储量(可靠性和远景)、地质品位、赋存状态、矿床地质、岩芯样品等。调查采取的勘探手段和投入的工程量、矿体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摸清矿体规模、类型和找矿远景;核对化验分析资料,核实和计算开采范围内各中段储量、验证原资料中数据的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等。评估资源风险、可靠性及增储可能性,并提出验证钻孔的方案。 3 )开采技术条件:矿山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矿岩性质(包括可采选冶性)、矿体的产状和厚度、顶底板围岩稳固性、矿坑涌水量等,评估开采可行性。 4 )矿石性质和可选性:矿石类型,氧化、硫化矿、混合矿情况、矿石中各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的含量、矿石的可磨性、开展选矿回收及选矿验证试验,评估矿石可选性及选矿回收率水平。 5 )矿山现用的采选工艺方案及参数(设计方案):调查现用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及选矿工艺,万吨采掘比、贫化损失率、选矿回收率、采选生产能力等,评估现用设计工艺的合理性、先进性,并分析目前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优化方案。 | 
文章推荐:
